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镇“淀”之宝》|铁道兵博物馆:铁血筑路魂,山河写春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2:56:00    

2024年国庆前夕

随着龙龙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

正式开通运营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

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

在这一里程碑时刻

中国铁路事业以穿山越岭的豪迈姿态

再次书写着新时代的壮美篇章

这组令世界瞩目的数字背后

是一代又一代铁道人

用青春与热血铺就的奋斗之路

????????????

本期《镇“淀”之宝》栏目

记者带您走进

位于北京海淀的铁道兵纪念馆

探索着铁道雄兵的故事

战火淬炼的钢铁脊梁

铁道兵纪念馆坐落于中国铁建大厦内,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场馆包括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队全面建设和告别军旗等5个展厅,采用了雕塑壁画、珍贵历史实物、历史图片、大型声光电沙盘模型、真实场景复原及先进的声光影视系统等多种展览方式,全面展现了铁道兵从1948年成立,到1984年脱下军装这35年来的历程。

1978年,纪念铁道兵成立3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亲笔题词,他写道:“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对铁道兵丰功伟绩的高度褒奖,也把我们带回到铁道兵那段艰苦岁月。

铁道兵纪念馆讲解员贾茜文介绍道:“‘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这是《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词。这首歌是铁道兵的兵歌,也是现在中国铁建的司歌,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1964年这首歌获全军优秀歌曲创作奖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每周一歌节目中播出,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注意。他指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黄金时间里滚动播出这首歌,并嘱咐每天‘零点’重播一个月,好让在夜间施工的战士们能听到这首歌。”

正如歌词中提到的,当时铁道兵在全国各地执行保障任务,从蒙古草原到南粤大地;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都留下了铁道兵的足迹。1966年,周总理在听取铁道兵领导汇报三线建设工作情况时,说:“这首歌可以当作铁道兵的军歌嘛!”周总理还把“铺”字改成了“织”字,修改后,非常得形象生动。从此以后,有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的地方,就会有《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听到它的旋律,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战友。

铁道兵的志向,正如歌词所唱,是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前夕,铁道兵临危受命,奔赴河南省三门峡市抢修陇海铁路8号桥。

纪念馆内坐落着陇海铁路8号桥的场景复原,这座桥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墩高45米,是当时全国最高的桥。解放战争时期,它遭到彻底破坏,只剩下光秃秃的五个石墩,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为迅速解放大西北,党中央决定修通陇海铁路线。铁道兵奉命抢修,由于技术落后,只能靠人力在半空中作业,而且随时都有可能粉身碎骨。

“铁路架在半山腰

火车飞驰冲云霄”

是对这座英雄桥的生动描述

几十年来,许多乘坐列车往来的旅客,在路过杨连第桥时,都会透过车窗瞻仰高耸的纪念碑,列车经过这里时,也会用长鸣的汽笛,向烈士致敬。

三线建设的英雄史诗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的故事不只是个人的英雄史诗,更是跨越时代的英雄团体共同书写的时代故事。“铁道兵巧手绘蓝图,彩虹铺上云天。”这是当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成昆铁路施工现场写下的一句话。而成昆铁路的建设故事就是这英雄集体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历史注释。1964年开始,我国在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铁道兵修建了贵昆、成昆、襄渝三条铁路。三线建设中最难修的是成昆铁路。毛主席要求:“成昆线要快修”,他说:“铁路修不好,我睡不着觉。”

在参观成昆铁路沙盘时,贾茜文介绍说:“左边是成都,右边是昆明,白色的灯带是铁路线,蓝色的是河流。这个地方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崇山峻岭,石质破碎,全线穿越九级地震烈度带,堪称中国的‘地质博物馆’。铁道兵从1958年开始修建成昆铁路,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全长1083公里,桥隧总长433.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0%,平均每1.7公里有一座桥梁,每2.5公里有一座隧道,共有991座桥梁,427座隧道。为了适应线路需要,隧道要修成‘灯泡型’、‘S型’、‘麻花型’等。在当时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条件下,铁道兵仅凭借钢钎和大锤贯通全线。”英雄不言,山河做证。沿线有许许多多的烈士纪念碑,最大的一座长眠着100多位烈士。座座纪念碑孑然伫立,当我们飞驰在壮美大好河山之间时,不要忘记脚下那些沉睡的英灵。

成昆铁路的修建,结束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2000万人行路难的历史。随后攀枝花钢铁基地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也随之建立。1982年12月,联合国宣布象征人类在20世纪征服大自然的三项伟大杰作,第一位的就是成昆铁路,第二位是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第三是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成昆铁路象牙雕作为国礼被赠予联合国总部。

从1948年铁道兵成立,再到1984年集体兵改工,这35年间铁道兵战功卓著,业绩辉煌。在战时共抢修铁路3600余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公路430多公里,保障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铁道部队喊的口号是: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新建铁路总数就达到了12590多公里。铁道兵战士以“劳动光荣,当铁道兵光荣”和“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的英雄气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1954年到1983年,先后修通了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襄渝等52条铁路干线,为建设祖国的钢铁动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战火纷飞的年代

铁道兵铁肩担道义

热血铸忠诚

一铲,一锤,一锹,一绳

沟壑变平地,天堑变通途

救百姓于水火,挽家国于黑暗

从当年的“铁军速度”

到如今的“中国速度”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创造力。铁道兵这支英雄的部队,在炮火中诞生,在战争中成长,在建设中壮大,用35年的浴血奋战,为鲜艳的八一军旗增添了瑰丽的风采,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描绘出一幅永不褪色的辉煌画卷。铁道兵精神是人民军队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战斗历程和精神风貌。进入新时期,铁道兵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铁路建设者中得以传承,为我国铁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如今我们站在坐落于北京海淀的铁道兵纪念馆,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回忆着铁轨铿锵奏响的时代和音,我们在修缮一新的清华园车站旧址回忆着“进京赶考”的岁月华章,我们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回忆百年京张梦圆,看铁轨和枕木变身花园城市栖息地。我们在清河高铁站见证复兴号穿梭,带着双奥梦想坐着高铁去滑雪。我们在铁道兵纪念馆感叹“中国铁建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铁路架起了新中国现代化征程的阶梯,也铺设了如今高速发展的通途。万里铁路线,致敬铁道兵!这铁道征途,既有速度,也有温度,既昂扬矢志创新的锐气,也坚守始终为民的价值。

出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指导单位:

北京市文物局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支持单位:

铁道兵纪念馆

出品人:佟志伟

总监制:张庆洁

总策划:卫东

总编审:马素芳

总统筹:王兴辉

总制片人:许扬

制片人:范杰 刘仁

监制:杨凯博

学术指导:樊志斌

统筹:韩娟娟

导演:谢春阳

艺术设计:闫春蕊

文案:谢春阳

摄像:高子旗 董碧渊

剪辑:谢春阳包装:闫春蕊

主持人:杨思

图文编辑:罗雨涵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