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无锡国资组团注资30亿“解困” 国联人寿再战转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3:06:00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联人寿”)的增资事宜有了最新进展。

近日,国联人寿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拟增资扩股约25.59亿股,新增的注册资本金由8家无锡地方国资公司出资。

值得一提的是,国联人寿本次增资涉及资金规模30亿元。其中,国联人寿第一大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国联集团”)增资10亿元,其余20亿元由引进的7家新投资方出资。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国联人寿偿付能力持续下滑接近监管红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3.97%,较上季度末下降6.8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4.74%,较上季度末下降13.15%。此外,开业超过10年的国联人寿,仅在2015年和2021年、2024年实现微利。

通过此次增资,无锡国资方面持股比例进一步增强,其他8家老股东未参与此次增资,因此持股比例均被不同程度稀释。不过,上述增资扩股事项尚待监管批准后才生效。

记者向无锡国联集团、国联人寿分别致函了解增资以及未来经营规划,国联人寿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暂时不便回应。

引入7家新股东 无锡国资比例上升

公开资料显示,国联人寿2014 年12月26日获监管批准成立,目前注册资本金为21亿元。2023年12月,国联人寿完成首次增资,由第一大股东无锡国联集团单独出资1亿元。2024年6月,国联人寿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预披露增资项目,公开寻求第二次增资。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国联人寿股东股权结构分别为:无锡国联集团持股33.3333%;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7142%;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3333%;无锡报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1.4286%;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持股9.5238%;深圳市亿鑫投资有限公司持股9.5238%;江苏开源钢管有限公司持股2.3810%;无锡电子仪表工业有限公司持股2.3810%;无锡万迪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2.3810%。

关于此次增资方案,根据2025 年4月《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资扩股的议案》,公司注册资本将由21亿元增加至约46.59亿元,对应新增股份约25.59亿股。无锡国联集团出资10亿元,仍以33.3333%的持股比例为国联人寿第一大股东。新引进7家新股东,即无锡市太湖新城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太湖新城资产经营”)、无锡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地铁集团”)、无锡锡山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锡汇创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无锡梁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无锡市高新区创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古运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分别出资6亿元、5亿元、2亿元、2亿元、2亿元、2亿元、1亿元,对应持股10.9844%、9.1537%、3.6615%、3.6615%、3.6615%、3.6615%、1.8307%。

记者注意到,上述7家新投资方均为无锡地方国资企业,分属市、区国资或财政。其中,无锡太湖新城资产经营的母公司为无锡市太湖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第一大股东为国联人寿现股东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持股31.2%;无锡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无锡国资委”)持股14.70%。无锡地铁集团由无锡国资委持股87.41%;无锡国联集团持股1.75%。其余几家股东股权穿透后,分别为无锡市锡山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服务中心、无锡市滨湖区财政局、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政府。

对于上述公司关联关系以及一致行动人情况,记者分别向无锡国联集团、国联人寿致函了解,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据国联人寿披露,近年来,其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公募基金、保债计划等多种方式,“反哺”无锡。2024年,国联人寿可自主决策的新增项目投资资金中,有76%投放在无锡,与产业引导基金、产业龙头等联合投资。2024年,新增投资项目方面,向无锡各板块投资总额14.5亿元;“险资入锡”平台建设方面,联合了国联信托、国华资管向全国募集保险资金投放无锡,截至2024年12月底,引入险资16.9亿元。

偿付能力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

此次国联人寿迫切增资或与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有关。

国联人寿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1.51%,较三季度末下降10.4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2.91%,较三季度末下降12.09%。

国联人寿2024年四季度末实际资本较三季度末下降约1.57亿元,下降幅度3.73%,核心资本下降约1.33亿元,附属资本下降2407.91万元。其2024年四季度末认可资产较三季度末上升138878.12万元,主要影响原因系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和应收及预付款项上升;认可负债较上季末上升154652.84万元,主要影响因素为准备金负债上升。

国联人寿2024年四季度最低资本占用较三季度末上升约2.55亿元,上升幅度7.50%,主要为信用风险最低资本、市场风险最低资本和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上升所致。

根据今年3月联合资信发布的信用评级报告:2024年,得益于相关投资的公允价值回升,国联人寿净资产规模较上季度末持续增长,但是由于部分财务再保险合同的终止,减少了部分核心一级资本,实际资本规模整体变化不大;公司市场风险最低资本、信用风险最低资本和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均不断上升,整体偿付能力指标较2023年年末有所下降。

2025年一季度末,国联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3.97%,较上季度末下降6.8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4.74%,较上季度末下降13.15%。2024年三季度其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B类,2024年四季度综合评级结果为B类。

按照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的监管要求,国联人寿的两个指标均接近监管红线。

国联人寿在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公司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分析评估等手段,提高难以资本化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薄弱指标。另外,公司引战增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在上述偿付能力报告中,国联人寿还披露,董事长丁武斌因到法定退休年龄,已于2025年4月9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战略投资与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截至发稿前,国联人寿方面未公布新一任董事长人选。总经理赵雪军也是今年1月获批新上任。

公开资料显示,赵雪军现年50岁,出身精算,早年先后任职于平安人寿和太平人寿。在正式出任总经理前,他曾担任国联人寿临时负责人。2023年2月,赵雪军正式加盟国联人寿并任副总经理。2024年4月,原总经理夏寒因个人原因辞职后,赵雪军出任临时负责人。在进入国联人寿之前,赵雪军已在寿险领域工作了近25年,拥有丰富的经验。

在赵雪军之前,国联人寿已更换三任总经理。2017年4月,刘清欣因工作调整辞任总经理、副董事长后,国联人寿总经理职位便陷入近5年的空缺。2022年2月,职业寿险经理人夏寒担任国联人寿第三任总经理,但仅两年多时间便离职。

持续盈利承压 仍在转型期

尽管背靠地方国企,但是国联人寿近年来未能步入持续盈利期,仅在2015年和2021年、2024年实现微利。而这或与国联人寿此前较高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有很大的关系。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国联人寿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由1.68亿元大幅增至17.34亿元。随着业务发展,其手续费及佣金增加较为明显,在当年营业支出中的比重也在增加。

国联人寿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国联人寿营业收入为73.11亿元,同比下降20.22%;保险业务收入65.75亿元,同比下降22%;净利润为8675万元。

上述联合资信信用评级报告称,2024年以来,受分红险产品满期给付影响,国联人寿分红险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下降明显,同时预定利率下调以及“报行合一”执行带来了新单销售压力,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较2023年有所下滑。

2024年,国联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5.75 亿元,较2023年下降 22.04%,期缴保费收入占比保持在85%以上,其中分红险收入3.23 亿元,较2023年减少17.53 亿元。2024年,其实现投资收益 11.99亿元,较上年增长25.91%,实现投资收益率4.93%,综合投资收益率 7.38%(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口径)。

盈利水平方面,2024年,由于保险业务收入的下降,国联人寿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前期集中退保产品已基本完成退保,公司退保金支出同比下降明显,同时再保险业务开展力度加大,使其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规模增长,共同带动营业支出水平下降。得益于营业支出降幅较大,公司经营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2024年年报显示,因折现率曲线变动,公司增加2024年12月31日寿险及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6.05亿元,减少 2024年年度税前利润6.05亿元。根据最新年度红利分配方案进行分红水平假设调整,减少2024年12月31日长期险责任准备金2.54亿元,增加2024年年度税前利润2.54亿元。

赵雪军不久前公开表示,步入2025年,国联人寿的转型道路仍在继续。

“今年,明确向分红险转型、向长缴费期转型,推动尽快形成偿付能力自我补充,探索创新可变年金、挂钩生存指数方面的产品。”赵雪军称,业务转型创新的同时,改革也在向内而行。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