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琳、范天汝 通讯员王勋)近日,交通运输部推广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一批典型经验,武汉实施的铁水联运港站封闭式一体化运作成功入选。
自2022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大力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三批共37个城市从中受益。武汉作为首批入选城市,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在枢纽能级提升、国际通道拓展、物流降本增效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武汉乃至整个湖北在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上注入澎湃动力。
武汉阳逻港。通讯员供图
“硬联通”夯实枢纽根基
三年时间,通过抓实42个重点项目建设,阳逻冷链物流产业园、汉欧国际物流园、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东湖综保区光谷城市货站等一批枢纽场站相继投运,一批补短板项目成势见效,现已建成投运或部分建成投运项目32个,总体形象进度超80%。
“软联通”塑造开放优势
围绕通道发展,集中出台航运、航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专项支持政策,实施期开通“欧洲—武汉—香港”等34条国际多式联运线路。
2024年,武汉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42亿吨,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4.5%,总量居全国内河主要港口第1。同时,航空货邮吞吐量同比激增165.2%,铁水联运量增幅达473.7%,铁路到发量5967万吨,重点铁路枢纽到发量同比增长20.3%,完成公路货运量57942万吨,同比增长8.7%,形成“陆海空”协同的丝绸之路新节点。
通过与上海港共建联合服务中心、开通五定班轮、联动中三角常态化开行省际班轮、实行鄂湘赣“组合港”通关新模式等一系列以综合服务为支撑,做实一体化的措施,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7.6万标箱,区域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枢纽经济提质激活发展动能
武汉市物流业增加值三年间攀升至1933亿元,促进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A级物流企业数量稳居全国城市榜首,在两部委组织开展的年度绩效评价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3.672亿元。
据悉,武汉充分发挥中央资金带动作用,高效使用管理资金。围绕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国际通道发展等加强地方财政支持配套,实施期内省、市两级财政投入近80亿元。带动重点项目投资超百亿元,撬动1700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凸显枢纽经济的乘数效应。
数据赋能精准施策
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集成铁水公空仓邮“六网”数据,实现多式联运信息互联共享与高效协同,主要枢纽标准化运载单元使用率超90%、多式联运换装1小时完成率达100%。下一步将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精准施策优环境,力争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降至11.5%,继续保持内陆领先、全国靠前的成本优势。
久久为功,三年里武汉通过“硬联通筑基、软联通拓网、一体化增效”的系统实践,正加速从传统交通枢纽向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跃升,持续释放辐射带动力,书写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新篇章。
帝奥微(688381.SH)发布一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1240万元,同比下降22.82%
日期:2025-04-25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