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好人”田忠新:25年骑坏6辆摩托,“跑”出村民健康防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8:34:00    

见到田忠新时,他正在河源市中医院进修,课余时间,手机响个不停——又有患者找他看病。

“下午隔壁镇有患者过来看病,我下课后要马上赶回去,看完病当天又赶回市区参加第二天的进修。”这样的奔波,他早就习惯了。

作为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丰洋村卫生站医生,田忠新白天在卫生站就诊,晚上就到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家里义诊。自2000年以来,田忠新扎根基层25年,服务慢性病患者达200多人次,义务为老年人体检5100多人次,为临终老人开展人文关怀340人次,免费发放健康教育材料16000多份,义务通知计划免疫对象6000多人次。除了靠技术治病救人,田忠新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运用社工专业知识推进危机介入、链接助学资源,关爱山区留守儿童。近日,田忠新获得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称号。

田忠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田忠新是内蒙古人,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系,擅长中医针灸中风后遗症。2000年,田忠新因家庭等原因,选择在合水镇卫生院做医生。2003年,听闻合水镇丰洋村缺少村医,田忠新便主动请缨到缺医少药的丰洋村。

田忠新在河源市中医院进修时坐诊。

20多年里,田忠新骑坏了6部摩托车,为辖区1362名常住村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将137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纳入健康管理;每年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他的药箱里,装的不仅有药,还有修理电视的螺丝刀、调试手机的说明书,甚至帮老人代取养老金的存折清单……从听不懂客家话到对答如流、从“外乡人”变成“自家人”,田忠新的足迹布满了村里的每一条泥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村民电话一打来,田忠新立刻拿起药箱就走,“跑”出了村民的健康防线。

田忠新为村民提供免费血压筛查及健康咨询。

“一年365天都上班,春节期间也在卫生站,随时准备出诊。”田忠新说。多年来的坚守,田忠新成了村里行走的“健康数据库”,谁有什么基础病都一清二楚。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随叫随到的“及时雨”、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为留守儿童点亮“爱的小屋”

2008年,合水镇彰洞村一位村民因丈夫脑出血医治无效死亡忧伤过度,也突发脑中风,当时大女儿读初一、小女儿上小学,还有年迈多病的公婆,一家人陷入困境。

田忠新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帮这位村民免费做针灸治疗,最终帮助她恢复了自理能力。看到患者家庭困难,田忠新运用社工专业知识推进危机介入、链接助学资源,帮助解决了他们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如今这个孩子也顺利考上大学。

田忠新出诊前在药房拿药。

经过这些事,田忠新意识到,除了身体的疾病,留守儿童的心灵同样需要关怀。2013年,他筹建广东山区首个“留守儿童实验基地”,开展周末“七彩课堂+探访”服务,提供暑期辅导、心理支持、社会增能……

2015年,田忠新联合团队打造关爱“三留人员”基地——“爱·希望家园”,开展“出彩课堂”“公益夏令营”“线上成长营”等,志愿服务活动130余次、服务总时长超1200小时、惠及留守儿童1500余人次。

多年来,田忠新先后获得和平县阳光公益优秀志愿者、和平户外协会最佳义工奖、和平户外协会最美义工奖、和平县阳光公益特别奉献奖、和平县阳光公益最佳服务能手、和平好医生、河源好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为基层医疗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很自豪。”田忠新说。

编者按:凡人善举,温暖人心。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省文明办日前推选出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共49名。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用平常心做不平常事,彰显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风尚。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广东好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采写:南方+记者 黄敏立

统筹:姚瑶

【作者】 黄敏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