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宁舒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日来,前来省档案馆参观红色展览的团体及个人络绎不绝。80年光阴流转,硝烟散尽,而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在民族记忆深处。
省档案馆近年来在红色档案的挖掘与利用上成果丰硕,馆内一份份档案承载着从早期红色通道的开辟、到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再到解放战争的硝烟烽火……泛黄的纸张与斑驳的字迹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曾经的历史通过珍贵的档案“活”起来,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引发情感共鸣。
省档案馆馆藏丰富,其中红色档案记录了多个关键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活动。近年来,省档案馆不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依托省档案信息化三年攻坚行动及国家重点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建设项目支持,全力开展红色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截至目前,革命时期档案数字化加工及目录数据采集完成率达10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及新时代的档案数字化率已达70%以上,夯实了红色专题研究的数据基础。
省档案馆编研处处长石巍巍介绍,为确保数据库高质量建设,省档案馆对红色档案进行精准分类、标引,建立党史、东北抗联、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等多个红色档案专题目录数据库,以党的故事、革命故事、龙江故事等为主题推出《党的儿女》等内部编研成果10余种,建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储备库。
同时,为持续优化专业人员结构,省档案馆于2024年组织实施“双争计划”,成立档案研究提能组,广泛拓展研究视角。石巍巍说:“我们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邀请党史专家、研究学者组建开发团队,牢牢把住红色史料研究的政策性、史实性等关口,锻造与培养精专型人才队伍。”
为激发红色资源开发活力,省档案馆主动出击,争取重点项目扶持,针对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热点,2023年首次实现红色档案研究国家立项零的突破,“黑龙江省抗美援朝运动档案史料与研究”等两个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支持,开启红色档案研究的崭新篇章。
2024年9月,以弘扬北大荒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传播等为主题的红色编研项目成功获批“黑龙江文化振兴文库”项目,红色档案开发渠道不断拓展,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在档案开发与项目推进过程中,省档案馆积极探索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互补共赢的开发模式,先后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农垦史、经济史等重点课题研究。2024年9月,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党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区科技社团发展及工作史料研究”,充分彰显了红色档案在助力一流学科建设、主流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突出成效。
为充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省档案馆积极打造党史生动教材,通过特色展览、出版成果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档案“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影有魂”,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省直机关党员活动基地,并与东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8个院系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围绕建党百年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省档案馆先后推出专题展、流动展、VR展十余个。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推出《风展红旗——黑龙江红色历史档案展》,以馆藏300余件珍贵史料生动展现党的光辉历程;2022年,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出《非凡十年看龙江》,全方位展示黑龙江在新时代的发展成就;2023年,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推出《黑龙江抗美援朝运动档案图片展》,重温那段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
“我们通过持续开展红色档案研学活动,主动送展览进社区、进学校,累计接待近千家单位、覆盖观众5万余人次。同时,我们还在线上推出《黑龙江历史记忆》《风展红旗》VR数字展馆以及《非凡十年看龙江》H5在线观展等,打破时空限制,持续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省档案馆宣教处一级主任科员赵倩说。
在出版领域,省档案馆创新“党史+档案”研究模式,推出“黑龙江抗美援朝运动史”等系列丛书5册,共计100余万字,并同步推出主题展览,构建起编纂研究、展览展示、媒体宣传多元一体的开发格局,其典型做法成功入选中国档案学会2024年度新时代档案文化建设案例;精心选取馆藏革命时期进步报刊、党报党刊50余种,出版《黑龙江革命与进步报刊辑录》,再现党在艰苦斗争岁月里加强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的艰辛历程;持续深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档案研究,编辑推出“抗日战争档案汇编·黑龙江卷”系列丛书30余卷。
此外,为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让红色档案“有影有魂”,省档案馆积极参与大型纪录片《向火而生》的录制,用生动的影像语言讲述党史故事、龙江故事,让红色档案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走向大众,赋能时代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丨拓潜力、增活力、聚合力——东北三省加快壮大民营经济
日期:2025-04-10 20:02:00思政课怎么上?三亚这所学校师生化身“小红军” 沉浸式体验革命烽火
日期:2025-04-10 13: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