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直播赋能乡村振兴让流量变销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7:14:00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直播带货以其直观、高效、互动性强的特点,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插上“云翅膀”,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济南市抢抓机遇,各区县积极探索“数商兴农”新路径——从市中区乡村网红主播“窦牛哥”到天桥区泺口街道的“尚品清河社区直播间”,从莱芜蜜薯的电商“苗”字号品牌孵化到南部山区的“银发主播团+青年创客”,手机变身“新农具”、流量化为“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本期乡村振兴聚焦记者深入一线的调研报道,解码济南四区县如何以直播电商为抓手,激活乡村经济“一池春水”,让“土特产”变身“网红爆款”,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市中区:

激活“数字引擎”助力农村特产“借网腾飞”

市中区举办“电商兴农人 励新培养计划”新媒体技能培训班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人才短缺是制约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短板,为培养一批“会营销、会剪辑、会引流”的新农人,近年来,市中区启动“电商兴农人 励新培养计划”,市中区委组织部每年优选100名左右农村优秀人才开展集中培训,通过构建“实践+孵化”培养体系,围绕直播话术、短视频制作、流量管理等进行技能培训,建立“实战演练+电商助农专项技能大赛”帮扶机制,大力培育扶持本土电商人才,变被动“等收购”为主动“扩市场”,为乡村留下“带不走”的数字生产力。

“回去后,我会尝试以不同形式进行直播带货,通过小视频向消费者展示我们村金耳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金耳的食用方法,争取将金耳打造成市中区的‘网红’产品。”在市中区4月份举办的“电商兴农人 励新培养计划”新媒体技能培训班上,兴隆街道兴隆一村的乡村人才侯旭信心满满。

“我从事电商行业已有三年,主要经营绿植销售业务。起初,我一直认为流量不佳是市场竞争激烈所致,然而经过深入探索,我意识到真正缺乏的是品牌打造和文化元素的融入。”陡沟街道仁里村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杨洪军告诉记者。

为破解同质化竞争导致农产品“昙花一现”的缺陷,市中区依托“一河两峪”近郊优势,深挖地域文化价值,积极探索“直播+农旅”新模式。以玉符河不觉晓露营地、窦牛农场等田园综合体为试点,以市中乡村“窦牛哥”等9个网红主播为矩阵,全方位推荐乡村美食美景,以“流量”带动“销量”,实现虫草鸡蛋、柴火豆腐、富锶芦笋、窦牛八样等特色农产品“出圈、出彩”,形成“卖产品-聚流量-促产业”的良性闭环。截至目前,吸纳粉丝38万、带动销售各类农产品年收入超100万元。

农产品不仅要“红”,更要“长红”。市中区建立城乡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以第一书记为纽带,打造一批第一书记共富超市,让农产品走进城区、走上社区直播“云”快车,实现农民有收益、居民更便利。市中区委组织部牵头整合60余种第一书记派驻村农产品,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超等,打造小微便利化第一书记共富超市,依托邮政、供销社建立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城市社区、企业直播带货平台,开展线上带货推荐,实现“实体+线上”多渠道销售,将“带着露珠的农产品”第一时间送到居民手中。(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秦政)

天桥区泺口街道:

“党建+直播+助农”打通特色农产品的共富快车道

尚品清河社区直播间

“今天我们上架的产品品质非常好……3、2、1——上链接!”这样的场景不是在美妆直播间,而是发生在天桥区泺口街道的社区助农直播间里。

在尚品清河社区直播间里,社区年轻党员如同专业带货主播,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农产品的产地、品质、口味及送货方式。沃小番、小花果、非遗产品花饽饽、火龙田记等来自济南各处农场的特色农产品汇聚在直播间,有序等待“出镜”。

“每周二晚到周四中午,‘桥有好品’小程序会上线本周特色产品,居民根据需求搜索、下单即可。到货后,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我们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真正送到家门口。”提到带货产品,泺口街道花语馨苑社区党员庞运凤打开了话匣子,“黑麦馒头、芹菜是我们主推的王牌产品,口感好、味道香,回购率特别高。”

天桥区泺口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挑选组织优秀年轻党员组建直播队伍,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积极打造花语馨苑等三个共富超市直播试点,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党建+直播+助农”模式,来自天桥区桑梓的优质农产品、济南各区新鲜直采的水果蔬菜、品质优良的肉禽蛋奶,通过共富超市,能快速、新鲜地从田间直达居民家门口,切实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同时,为了让活动有序开展,由邮政从源头把控农产品品质,开辟助农专线运输渠道,街道和社区负责人实时跟进采购流程,消除辖区居民网购的后顾之忧。

“自共富超市开展以来,街道各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爱心集市等载体,不断创新共富超市服务模式,近期滨河左岸社区将组织共富超市助农市集。”天桥区泺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赵继展说,这是街道首次尝试采用现场直播结合线下厂家直销的方式,为辖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不仅打通了产销快车道,也进一步打开了社区善治新局面。

接下来,天桥区泺口街道将继续推进“共富超市”建设与运营,打造泺口特色的助农品牌,通过“小屏幕”打通助农“大市场”,搭建多样化供销平台,探索更多“共富”合作模式,实现城乡资源“牵手”,推进共同富裕,为实现天桥区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曹宏攀 通讯员 张亚婕)

莱芜区苗山镇:

电商新农人把手机支架架到田间地头

“00后”村干部吕鑫强在直播间直播。

从蜜薯“触网”到“苗”字号品牌,从滞销困境到日销千单,一群年轻人用青春智慧破解乡村振兴密码。其中,莱芜区苗山镇乡村振兴专员高大伟与“00后”村“两委”干部吕鑫强,正以“云端”为笔,书写着新时代新农人的奋斗故事。

“过去蜜薯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直播间里人家抢着买,俺现在是一点不愁卖喽!”苗山镇高上坡村村民王大娘说。2023年,高大伟牵头成立济南市五彩苗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却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他带着团队到平阴学习电商直播,参加共青团莱芜区委举办的乡村好青年培训班,从直播话术到产品卖点,逐字逐句打磨,学习直播带货的技巧。经过多次学习培训,认真揣摩,高大伟带领团队打开了直播间。

与此同时,“00后”村“两委”干部吕鑫强正经历着从“质疑”到“破冰”的蜕变。面对乡亲们“说话都脸红,还能当主播?”的调侃,他没有泄气退缩,转而积极观看其他省市乡村卖货直播间,每天凌晨对镜练习,将产品编成顺口溜,鼓足勇气开始了直播。首次直播时,他手握沾满泥土的烟薯25,紧张得满头大汗,但直播间里乡亲们的一句“鑫强,我们信你”,让他坚持了下来。

从开始无人问津到后来十几单、几百单、上千单,高大伟和吕鑫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为村民们打通了农产品产销的“最后一公里”。

在电商发展的道路上,高大伟与吕鑫强探索出一条“品质+信任”的电商之路。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直播先锋队”,联动物流企业构建“红色供应链”,通过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优化物流配送,实现了半年销售额突破90万元的佳绩。如今,苗山镇的蜜薯、小米、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借助网络畅销全国,村民的收入实现了增长,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电商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苗山镇的田间地头,手机支架与锄头并立,直播话术与乡音交织,这群年轻人以直播为纽带,以真诚为桥梁,让青春与乡土实现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高敏 通讯员 王颖)

南部山区:

“网络达人助农联盟”带动30个村集体增收

东罗园村党支部书记杨茂伟带领村中留守老人直播销售农产品。

35名本土网络达人,累计带动30余个村庄集体增收、惠及群众上万人……南部山区这个“网络达人助农联盟”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助农、文旅融合三大举措,成为推动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联盟创新“党建+电商”模式,组织党员骨干结对帮扶困难农户,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其中,在仲宫街道东罗园村,联盟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打造“银发主播团+青年创客”的直播助农新模式,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在村党支部书记杨茂伟的带领下,村内留守老人纷纷加入“银发主播天团”。白天,他耐心地手把手教老人们操作直播设备;夜晚,他逐帧分析直播回放,总结经验。通过方言教学、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老人们用最地道的“东罗园话”讲述农耕故事。81岁的刘长兰从“直播小白”成长为带货达人,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银发主播团”,正是杨茂伟破解农产品销售困局的创新之举。

联盟建立标准化直播基地,配备专业设备,确保“流量”变“销量”。在2024年柳埠大樱桃采摘节期间,主播们凌晨2点开播,连续15天创下60万元销售额,带动周边8个村庄的樱桃价格每斤上涨3元。联盟开发了线上小程序,整合30余种农产品实现一键下单,并创新“预售+产地直发”模式,使仲宫蜜薯、高而核桃等特色产品远销北上广。截至目前,联盟中的“小牛支书”账号粉丝已突破2.3万,年助农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兴一个产业,一根网线富一方百姓”。(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李小梦)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