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小说推荐 >

成为林妹妹的继母后小说(连载文)-苏瑶黛玉林如海无广告阅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5:52:16    

---\"姑娘,快醒醒,老爷回来了!\"迷迷糊糊中,苏瑶感觉有人在轻轻推她,

耳边传来焦急的呼唤声。她缓缓睁开眼睛,入目的是雕花的床榻、古色古香的帷幔,

以及一个身着古装、面容焦急的丫鬟。\"这是哪儿?\"苏瑶下意识地问道,声音还有些沙哑。

丫鬟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还是恭敬地回答:\"姑娘,这是林府啊,您怎么了?

莫不是睡糊涂了?\"林府?苏瑶猛地坐起身,一阵眩晕袭来。

她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穿着丝绸睡衣,手指纤细白皙,

完全不是自己那双因常年敲键盘而略显粗糙的手。\"我...我没事,就是做了个噩梦。

\"苏瑶强装镇定,摆了摆手,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丫鬟松了口气:\"那奴婢伺候您更衣吧,老爷刚下朝回来,说是有要事与您商量。

\"苏瑶点点头,任由丫鬟为她梳妆打扮。

铜镜中映出一张陌生而美丽的脸庞——约莫二十七八岁,眉目如画,气质温婉。

随着丫鬟的动作,一段段不属于她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她穿越了,

而且成了《红楼梦》中林如海的续弦,林黛玉的继母!\"紫鹃,老爷现在在哪儿?

\"苏瑶试探性地叫出丫鬟的名字。\"回姑娘,老爷在书房等您呢。

\"紫鹃一边为她挽发髻一边回答。苏瑶心跳加速,她必须尽快了解情况。根据记忆碎片,

她这个继母姓苏,名瑶,是林如海在原配贾敏去世三年后续娶的。林家上下对她还算尊敬,

但与原配相比自然差了一截。至于林黛玉——那个在原著中命运多舛的女孩,

现在才七岁左右。\"好了,姑娘。\"紫鹃为她插上最后一支珠钗。苏瑶深吸一口气,

起身向书房走去。林府的建筑典雅精致,处处透着书香门第的底蕴。穿过回廊时,

她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花园里,正对着几株花草发呆。那女孩穿着淡粉色襦裙,身形瘦弱,

侧脸精致得像个瓷娃娃,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与她年龄不符的忧郁。林黛玉!苏瑶心头一震,

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似乎是感应到目光,小女孩转过头来。看到苏瑶,她慌忙站起身,

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太太安。\"声音软糯,却带着几分疏离。\"玉儿不必多礼。

\"苏瑶柔声道,注意到黛玉手中捏着一朵凋谢的花瓣,\"在看什么呢?

\"黛玉垂下眼帘:\"回太太,只是...只是看这花儿落了,有些可惜。

\"那小心翼翼的模样让苏瑶心头一酸。

原著中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在她脑海中闪过——幼年丧母,寄人篱下,最终泪尽而逝。而现在,

这个活生生的小女孩就站在她面前。\"花开花落自有时。\"苏瑶蹲下身,与黛玉平视,

\"不过玉儿若是喜欢,我们可以一起种些四季常开的花,好不好?\"黛玉惊讶地抬起头,

乌黑的大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多谢太太美意,

只是...玉儿身子弱,怕照顾不好它们。\"\"没关系,有太太帮你呢。

\"苏瑶轻轻握住黛玉的小手,发现那手指冰凉纤细得令人心疼,\"我听说玉儿诗才极好,

不如我们种些菊花?待到秋天,可以一边赏菊一边作诗。

\"黛玉眼中终于浮现出一丝真正的兴趣:\"太太也懂诗?\"\"略知一二。\"苏瑶笑道,

暗自庆幸自己大学时选修过古典文学,\"不过肯定比不上玉儿聪慧。不如这样,

明日我让人准备些花种和花盆,我们一起试试?\"黛玉犹豫了一下,轻轻点头:\"好。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男声从身后传来:\"夫人,玉儿。\"苏瑶转身,

看见一位身着官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站在廊下。他面容清癯,眉宇间与黛玉有几分相似,

但神情疲惫,眼下有明显的青黑。林如海!苏瑶心头一跳,连忙行礼:\"老爷。\"\"爹爹。

\"黛玉也规规矩矩地行礼。林如海走近,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

最后落在苏瑶身上:\"夫人身体可好些了?听说你昨日又犯了头疼。

\"苏瑶这才想起记忆中\"自己\"确实有偏头痛的毛病:\"多谢老爷关心,已经好多了。

\"\"那就好。\"林如海点点头,转向黛玉,\"玉儿,今日的功课做完了吗?

\"黛玉低下头:\"回爹爹,做完了。\"\"拿来我看看。\"\"是。\"黛玉小声应道,匆匆离去。

看着女儿瘦弱的背影,林如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苏瑶敏锐地捕捉到了——那是心疼,

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无奈。\"老爷找我有事?\"苏瑶试探性地问道。林如海收回目光:\"嗯,

去书房说吧。\"书房内,林如海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贾府来信了。\"苏瑶心头一紧。

在《红楼梦》原著中,贾府来信往往是重要转折点。她接过信,

只见上面写着贾母思念外孙女,希望黛玉能去京城小住。\"老太太想见玉儿。

\"林如海叹了口气,\"自从敏儿去世后,老太太一直郁郁寡欢。

我想...让玉儿去京城住一段时间也好。\"苏瑶脑中警铃大作。按照原著,

黛玉进贾府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寄人篱下的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

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老爷,\"苏瑶斟酌着词句,\"玉儿年纪尚小,

身体又弱,长途跋涉去京城恐怕...\"\"我明白你的顾虑。\"林如海打断她,

\"但老太太年事已高,思念外孙女也是人之常情。况且贾府是玉儿的外祖家,不会亏待她的。

\"苏瑶咬了咬唇:\"可是...\"\"此事我已决定。\"林如海语气坚决,\"下月初就启程。

你近日多陪陪玉儿,帮她准备行装。\"苏瑶知道再争辩也无益,只能点头:\"是,老爷。

\"离开书房后,苏瑶心事重重。她必须想办法保护黛玉,但又不能表现得太过反常。

思来想去,她决定先深入了解黛玉的情况。接下来的日子里,

苏瑶每天都花大量时间陪伴黛玉。她发现这个七岁的小女孩聪慧过人,诗词歌赋一点就通,

但性格敏感多疑,常常因为一句无心之言暗自垂泪。

更让苏瑶心疼的是黛玉的身体状况——经常咳嗽,食欲不振,夜里多梦易醒。

古代人只当是\"先天不足\",但以现代医学眼光看,

很可能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加上轻度抑郁症。\"玉儿,尝尝这个。\"一天下午,

苏瑶端来一碗冰糖炖梨,\"对嗓子有好处的。

\"黛玉好奇地看着碗中晶莹的梨肉:\"这是...\"\"我家乡的方子。\"苏瑶笑着解释,

\"梨能润肺,冰糖能止咳。来,趁热喝。\"黛玉小口尝了尝,眼睛一亮:\"好甜。

\"\"喜欢吗?以后太太每天都给你做。\"苏瑶轻轻抚摸黛玉的头发,\"还有,

我让人做了个新枕头,里面放了安神的草药,今晚试试好不好?\"黛玉抬头看她,

眼中闪烁着疑惑:\"太太为什么...突然对我这么好?\"这问题让苏瑶心头一颤。

她认真地看着黛玉的眼睛:\"因为玉儿是个好孩子,值得被好好对待。以前是太太疏忽了,

以后不会了。\"黛玉的眼圈微微发红,低头搅动着碗中的梨肉,小声道:\"谢谢太太。

\"随着相处时间增多,黛玉对苏瑶的戒心渐渐放下。她开始主动与苏瑶分享自己写的诗,

讲述对已故母亲的思念。苏瑶则用现代心理学知识,温柔地疏导她的情绪。同时,

苏瑶也在悄悄为黛玉的京城之行做准备。她命人缝制了几套厚实保暖的衣裳,

准备了一些常用药材,还特意**了一本小册子,记录下各种应对不同症状的食疗方子。

\"太太,\"一天晚上,黛玉靠在苏瑶身边,小声问道,\"京城...是什么样子的?

\"苏瑶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柔声道:\"京城很热闹,有很多玉儿没见过的新鲜事物。

不过...\"\"不过什么?\"\"不过玉儿要记住,无论在哪里,都要先照顾好自己。

\"苏瑶认真地说,\"不要总把心事憋在心里,有什么不开心就写信告诉太太,知道吗?

\"黛玉点点头,又问:\"那...贾府的人会喜欢我吗?\"\"当然会。

\"苏瑶搂住她瘦小的肩膀,\"我们玉儿这么聪明可爱,谁会不喜欢呢?

只是...\"她犹豫了一下,\"贾府人多,规矩也多。玉儿记住,不管别人说什么,

做你自己就好,不必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黛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启程的日子越来越近,

苏瑶的焦虑与日俱增。她知道按照原著,黛玉这一去,林如海不久后就会病逝,

黛玉将彻底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但作为续弦,她又不能直接预言丈夫的死亡。一天夜里,

苏瑶辗转难眠,起身来到书房,想找些医书研究。却意外发现林如海也在那里,

正对着烛光出神。\"老爷还没休息?\"苏瑶轻声问道。林如海似乎吓了一跳,

迅速收起手中的东西,但苏瑶还是瞥见那是一幅女子画像——想必是贾敏的遗像。

\"夫人怎么也没睡?\"\"想着玉儿要去京城,有些睡不着。\"苏瑶走近,鼓起勇气道,

\"老爷,我总觉得...心神不宁。能不能...等过些时日再让玉儿启程?

\"林如海皱眉:\"为何?\"\"我...我做了一个梦。\"苏瑶决定冒险一试,

\"梦见老爷身体不适,玉儿不在身边...\"林如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好一会儿才平息:\"无稽之谈。我身体好得很。\"但他苍白的脸色和泛青的唇色出卖了他。

苏瑶心中一沉——林如海恐怕早已有病在身,只是强撑着不说。\"老爷,\"她柔声道,

\"无论如何,请多保重身体。玉儿...不能没有父亲。\"林如海神色复杂地看了她一眼,

最终只是点点头:\"去睡吧。\"启程前夜,

苏瑶将一个小木匣交给黛玉:\"这里面有些应急的药材和方子,还有几封信。

若是在贾府遇到困难,就打开看看。\"黛玉紧紧抱着木匣,

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太太...我舍不得您。\"苏瑶鼻子一酸,

将黛玉搂入怀中:\"太太也舍不得玉儿。记住,无论发生什么,林府永远是你的家,

太太永远等你回来。\"次日清晨,码头边,苏瑶为黛玉整理衣领,

最后一次叮嘱:\"记得按时吃药,夜里盖好被子,

有什么需要就告诉外祖母...\"\"太太放心,玉儿记住了。\"黛玉乖巧地点头,眼中含泪。

林如海站在一旁,神情复杂。当船夫催促上船时,他突然上前,

紧紧抱了黛玉一下:\"照顾好自己,爹爹...会想你的。

\"这突如其来的亲昵让黛玉愣住了,随即泪如雨下:\"爹爹...\"苏瑶别过脸去,

不忍看这离别场景。当船只渐渐远去,消失在晨雾中时,

她心中涌起强烈的不安——她改变了黛玉在家时的经历,但真的能改变她未来的命运吗?

\"回去吧。\"林如海声音沙哑,\"天凉了。\"苏瑶点点头,

搀扶着突然显得苍老许多的林如海往回走。她暗下决心,无论未来如何,

她都会尽全力保护那个敏感聪慧的女孩,不让\"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剧重演。黛玉离开后的第三日,林府收到了第一封家书。

苏瑶正在药房研磨药材,听到紫鹃急匆匆的脚步声:\"姑娘,姑娘!京城来信了!

\"她手中的药碾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顾不得擦拭沾满药粉的手,接过那封薄薄的信笺。

信纸上是黛玉娟秀却略显颤抖的字迹:\"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女儿已于昨日平安抵京,

外祖母待我甚厚,赐锦衣玉食,

安排紫菱洲畔潇湘馆为女儿居所...\"苏瑶的手指轻轻抚过\"母亲大人\"四个字,

心头涌起一股暖流。这是黛玉第一次如此称呼她。信中虽然多是报平安的客套话,

但字里行间透着不安与思念。\"...此处繁华非家中可比,然夜深人静时,

女儿常思母亲所赠香囊,嗅其芬芳,如见母亲面...\"读到此处,苏瑶眼眶发热。

那香囊是她特制的,里面装有安神的草药和一枚小小的平安符。\"姑娘,老爷请您去书房。

\"紫鹃在门外轻声禀报。苏瑶拭了拭眼角,将信小心折好放入袖中。书房里,

林如海正在批阅公文,见她进来,放下毛笔:\"是玉儿的信?\"\"是。\"苏瑶取出信递给他,

\"玉儿平安到达了。\"林如海接过信,读得极慢,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读完后,

他沉默良久:\"潇湘馆...倒是个清幽去处。

\"苏瑶注意到他手指在\"外祖母待我甚厚\"一行停留许久,便轻声道:\"老爷若是思念玉儿,

不妨写封信给她?玉儿一定很高兴收到父亲的家书。\"林如海神色微动,

却摇了摇头:\"她初到贾府,自有外祖母疼爱,不必...\"\"老爷,\"苏瑶打断他,

\"玉儿离家前夜,曾悄悄问我,爹爹是不是不喜欢她。\"\"什么?\"林如海猛地抬头,

眼中闪过一丝痛色,\"她怎会...\"\"孩子心思敏感。\"苏瑶柔声道,\"玉儿自幼失恃,

又见老爷公务繁忙,难免多想。其实她极敬爱父亲,常偷偷临摹老爷的字帖呢。

\"林如海喉结滚动,半晌才道:\"我...不知该如何...\"\"父女之情,贵在真诚。

\"苏瑶取来纸笔,\"老爷只需写下心中所想便是。\"在林如海犹豫之际,苏瑶悄悄退出书房。

她知道,这位内敛的父亲需要独处的空间来表达那些深藏的情感。当夜,苏瑶伏案回信。

除了家常叮嘱,她还特意写了几则扬州城的新鲜趣事,最后附上一首小诗:\"燕去楼空静,

凭栏思悄然。愿风传我意,早日报平安。\"写完后,她又取出一个小包袱,

里面装着几包配好的药茶、新做的绢花,

还有一本手抄的《唐人小令》——这是她根据记忆默写出来的,专选了些明快活泼的诗词。

次日清晨,管家来报:\"夫人,门外有位从京城来的嬷嬷,

说是奉贾府之命来取林姑娘的衣物。\"苏瑶眉头一皱:\"这么快?

\"她不动声色地吩咐:\"请嬷嬷到花厅用茶,我亲自去见。

\"花厅里坐着一位五十来岁的妇人,衣着体面却眼神闪烁。见苏瑶进来,

连忙起身行礼:\"老奴周瑞家的,给林夫人请安。\"周瑞家的?苏瑶心中一凛。

这可是王夫人的陪房,在原著中没少给黛玉使绊子。\"嬷嬷远道而来辛苦了。

\"苏瑶笑容温婉,\"玉儿在贾府可好?\"\"好着呢!老太太疼得跟眼珠子似的。

\"周瑞家的满脸堆笑,\"就是...就是...\"\"就是什么?\"\"就是林姑娘身子弱,

前儿个见了风,略有些咳嗽。\"周瑞家的偷瞄苏瑶脸色,\"老太太说,

怕是南边的衣裳薄了...\"苏瑶心中冷笑。这才几日,就开始打林家财产的主意了?

她不动声色道:\"我已准备了些厚衣裳和药材,正要托人送去。只是...\"她话锋一转,

\"听说京城近日时疫流行,可有此事?

\"周瑞家的脸色一变:\"这...老奴不曾听说...\"\"那就好。

\"苏瑶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还担心玉儿体弱,特意备了些防疫的药材。既然无事,

便只带些家常衣物吧。\"她命人取来两个包袱:\"这包是给老太太、太太们的土仪,

这包是玉儿的衣物。嬷嬷路上小心,听说近来运河上不太平,常有盗匪出没。

\"周瑞家的脸色阴晴不定,最终讪讪地接过包袱告辞了。待她走后,

紫鹃不解地问:\"姑娘为何不把药材都给她带去?\"苏瑶冷笑:\"你真以为她是来取衣裳的?

贾府什么好东西没有,偏缺这几件衣服?\"她转身走向书房,\"我要给老爷写封信,

你让管家备船,我们亲自去一趟京城。\"紫鹃大惊:\"姑娘!这...这不合规矩啊!

\"\"规矩?\"苏瑶眼中闪过一丝锋芒,\"我的女儿被人算计,还讲什么规矩?\"三日后,

一艘不起眼的客船悄悄驶离扬州码头。船舱里,苏瑶正查看她秘密准备的药材。

林如海因公务缠身无法同行,但写了一封亲笔信让她带给贾母。\"姑娘,您看!

\"紫鹃突然指着岸上,\"那不是周瑞家的吗?她怎么还在扬州?\"苏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见周瑞家的鬼鬼祟祟地在码头附近与人交谈。那人做商人打扮,但腰间佩刀,形貌猥琐。

\"果然有诈。\"苏瑶眯起眼睛,\"去告诉船公,改走陆路。

\"\"可陆路要多花两日...\"\"无妨。\"苏瑶沉声道,\"我倒是要看看,

贾府里到底是谁在打玉儿的主意。\"七日后,当苏瑶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贾府大门前时,

门房吓得差点跌坐在地:\"林...林夫人?!\"\"烦请通报老太太,

就说苏氏前来探望小女。\"苏瑶神色平静,但眼中透着不容拒绝的坚定。贾母闻讯,

亲自迎至垂花门。这位雍容华贵的老夫人拉着苏瑶的手,又惊又喜:\"我的儿,

你怎么突然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好派人去接。\"苏瑶行礼道:\"冒昧打扰,

实在挂念玉儿,便自作主张来了。\"贾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很快笑道:\"来得正好!

玉儿这几日正念叨你呢。\"穿过重重院落,苏瑶终于在一处翠竹掩映的小院前停下。

匾额上\"潇湘馆\"三字清秀飘逸,颇有黛玉风骨。\"玉儿!看看谁来了?

\"贾母在院门口唤道。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黛玉出现在门口。她比离家时更瘦了,

脸色苍白,眼下有明显的青影。看到苏瑶,她先是一愣,

随即泪水夺眶而出:\"母...母亲?!\"苏瑶心头一酸,

快步上前将黛玉搂入怀中:\"玉儿,母亲来看你了。\"黛玉在她怀里颤抖如风中落叶,

泣不成声。苏瑶轻抚她单薄的背脊,感受到明显的骨感——这才半个月,孩子竟瘦了这么多!

贾母在一旁抹泪:\"可怜见的,母女连心啊。\"进入内室,苏瑶仔细打量黛玉的居所。

虽陈设精致,但窗户过大,床榻正对风口,难怪会着凉。桌上摆着几本书和未完成的诗稿,

墨迹犹新。\"玉儿近日睡得可好?\"苏瑶柔声问。黛玉低着头:\"还...还好。

\"一旁伺候的丫鬟忍不住插嘴:\"姑娘夜夜咳嗽,常常三更天了还亮着灯...\"\"雪雁!

\"黛玉急声喝止。苏瑶心中一痛,取出带来的药包:\"母亲配了些药,今晚开始用,好不好?

\"黛玉乖巧点头,眼中满是依恋。这时贾母道:\"你们母女好好说话,我去吩咐厨房备宴。

\"临走时,她意味深长地看了苏瑶一眼,\"如海可好?\"\"托老太太福,一切安好。

\"苏瑶微笑回应,心中却警铃大作。待贾母走后,黛玉突然扑进苏瑶怀里,

声音哽咽:\"母亲,我想回家...\"苏瑶轻抚她的长发:\"怎么了?谁欺负我的玉儿了?

\"黛玉摇头不语,但苏瑶从她颤抖的肩膀感受到无声的委屈。

这时她注意到黛玉手腕上有一道红痕:\"这是怎么回事?

\"黛玉慌忙拉下袖子:\"不小心...被门夹的...\"苏瑶眼中寒光一闪,

但语气依然温柔:\"告诉母亲实话。\"在苏瑶的坚持下,黛玉终于道出实情。

原来她初到贾府时,王熙凤便以\"教导规矩\"为由,多次刁难她。

前日更因黛玉不愿将父亲送的生辰礼——一方名砚转赠给宝玉,被王熙凤用戒尺打了手心。

\"她说...说我不懂分享,辜负了外祖母的疼爱...\"黛玉泪眼婆娑,

\"我不敢告诉外祖母,怕她为难...\"苏瑶怒火中烧,但强自镇定:\"玉儿别怕,

成为林妹妹的继母后小说(连载文)-苏瑶黛玉林如海无广告阅读 试读结束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