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具备正式投运条件
给工业大省注入“绿色动能”
5月5日0时,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具备正式投运条件。
东平换流站内,工作人员手持仪器在设备间仔细检测,示波器上变化的波形牵动着他们的心。“每一个微小的部件振动,都可能造成设备故障,离项目正式运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及时排除所有隐患。”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班副班长冯新岩说。
山东是工业大省,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稳定、绿色的电力支撑。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一条能源跨区域调配的“绿色动脉”,更将成为山东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要求山东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山东牢记嘱托,通过电网升级、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改革,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搭乘这条电力“高速公路”,只要0.003秒,甘肃发出的丰富电能就能传输到山东。项目投运后,甘肃的煤电、风电、光伏发电“打捆”送往山东,将满足山东约4%的年度用电需求
站在甘肃黄土高原上眺望,延绵的白色风车转动着叶片,“光伏海洋”将炽烈的日光揽入怀中,这里就是将与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外送线路同步投运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不远处,庆阳换流站如同生长在赭黄大地上的钢铁森林,经过交流滤波器、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等上千套设备,将甘肃戈壁的风、陇东塬上的光转化为高达800千伏的特高压直流电。“特高压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少等突出优势。”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庆阳换流站施工项目部经理成锋说。
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达50%,输送的直流电从庆阳换流站起,经过915千米的线路运输,抵达位于山东泰安的东平换流站。搭乘这条电力“高速公路”,只要0.003秒,甘肃发出的丰富电能就能传输到山东。
拥有如此高的传输效率和输电量,其安全保障尤为重要。东平换流站在国内首次试点应用了带合闸电阻的快速交流断路器,将故障切除时间缩短至25毫秒以内。“我们采用了全国产化的直流电流互感器,是全国首个应用国家‘1025’专项攻关成果突破特高压‘卡脖子’技术的示范工程,对于实现电力高端装备的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国网山东建设公司东平换流站业主执行项目经理谢鹏说。
“项目投运后,甘肃的煤电、风电、光伏发电‘打捆’送往山东,将满足山东约4%的年度用电需求。在缓解电力保供压力的同时,山东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约60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发展部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山东将深化能源转型改革列为10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成为重中之重
位于东平县大清河南岸的兖矿泰安港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进的港口,年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以上。深水码头上,运煤船集结,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一季度煤炭集输运量200万吨,港口装卸能力实现1.5小时2000吨,用电需求非常大。”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峰告诉记者,电是港口和物流园的“生命线”,特别是园区的铁路调度、集控中心,24小时不能停电。
与港口一河之隔的就是“陇电入鲁”工程输电线路,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即将投运,更充足的电力供应将为港口内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在能源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带动下,传统高能耗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随着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订单量骤增,一季度企业用电量达到176.7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59.31%。”淄博芯材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代山说。
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大技术变革力度,产业向新、向绿转变势头明显。一季度,山东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18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占工业用电量的1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占第三产业用电量的5.9%。
2025年,山东有望成为北方第一个、全国第三个GDP过10万亿省份,对于可靠电力供应、扩大有效投资的需求更加迫切。今年,山东将深化能源转型改革列为10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成为重中之重。
随着新能源成为新增电源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力,多样化的能源供给在降低传统能源依赖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安全性挑战,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变革
立夏刚过,暖风吹拂的乳山500千伏变电站施工现场,土建工作有序展开。今年,一座新的大型变电站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它的主要使命就是将威海的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输送进山东电网。
“电网规划和新能源开发规划需要协同推进,从而推动实现新能源有序友好发展。”国网山东电力董事长王志伟说。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持续投入电网建设,实现了各级电网协调发展,资源配置、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投运后,将实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年内,服务胶东半岛清洁能源基地送出的1000千伏烟威、海阳辛安核电送出两项特高压工程也将开工,2026年山东将建成国内首个省域特高压双环结构。届时,国网山东电力着力构建的省内“东电西送”“北电南送”输电格局,将更好服务省内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送出。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装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三年实现双翻番。2024年底,山东电网成为全国首个风光装机破亿的省级电网。随着新能源成为新增电源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力,多样化的能源供给在降低传统能源依赖的同时,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新经营主体、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高概率极端气候和用电峰谷带来的安全性挑战,正催动着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变革。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内首座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里,10分钟即可充满100度电。车主不仅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低价绿电,还可以选择在用电高峰用余电“上网”,反向对电网放电赚钱。“根据调节指令有序充放电,最大反向放电能力可以达到1.56兆瓦,相当于400户居民同时用电的负荷需求。”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起步区示范站站长宁大磊说。
在先进能源利用和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分布式新能源和智能微电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供需两侧高效互动,让电力灵活高效、协同智能的特点更加凸显。“未来3年,计划政企联合共建300座充换电示范站,打造车网互动模式的全国样板。同时,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发展,力争年内形成百万千瓦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国网山东电力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4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16亿千瓦,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五,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新型储能装机808.47万千瓦、规模全国第三。同时,山东还是全国唯一电力市场综合改革试点,电力现货市场在国网经营区受端省份中首家转入正式运行。“凭借这些先发优势,全力建强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协同,服务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王志伟表示。
(大众新闻记者 刘童 通讯员 王斌 崔浩杰)
搭乘这条电力“高速公路”,只要0.003秒,甘肃发出的丰富电能就能传输到山东
日期:2025-05-07 0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