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澳门4月23日电 (记者富子梅)故宫博物院太和学者赵强新作《散佚澳门纪年古甓图志》分享会23日在澳门城市大学举行。该书由澳门基金会资助、文物出版社出版,辑录实物照片和拓片近400帧,约计13万字,揭示了古甓的纹饰、铭文及工艺背后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
图为《散佚澳门纪年古甓图志》。人民网记者 富子梅摄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指出,《散佚澳门纪年古甓图志》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既是一部古砖的“编年史”,又是一把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让散落在时光中的古砖“发声”,以砖铭、纹饰、裂痕记录呈现历史的沧桑。
古甓是历史建筑的砌体材料,有的还来自人类文化遗址,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研究对象。古甓是先民从原始氏族部落形态,向城邦、国家转变进程中的产物,它兼具艺术性及实用性,体现了不同时期古人的生产能力与艺术审美。
“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以历史城区的22座中西建筑为主体,均是釆用烧结砖为主要砌筑材料。”赵强指出,加强对以古甓为代表的砌体材料的深入研究,对于澳门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同时,古甓是在石刻、吉金、简牍和纸绢之外,承载古代文字的重要媒介。作为民间书法遗产的砖铭,具有实用性及时代性,其文字成为后世追摹的书法样板,也为研究古代字体、书体的变异现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该书作者赵强是澳门城市大学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首位博士后研究员。1985年开始从事文物工作,出版专业书籍18部,研究方向为古代书画和佛教文物鉴定、美术理论、艺术市场及文化遗产科技保护。
对话《苍生为念》导演李伯男:创造宫保鸡丁的老头有这么多廉洁故事
日期:2025-04-17 21:32:00从习主席署名文章看大国外交|关于马来西亚,习主席提到了这句广告语
日期:2025-04-17 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