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董加固
近日,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柏溪村的桥魁祖祠广场上,10多名少年正挥汗如雨。在师父们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专注练习着步法,操弄着刀枪器械,这个祖祠广场俨然成了一处特殊的“练兵场”。
安溪“宋江阵”的暑期研习活动
这里正在开展的,是拥有千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宋江阵”的暑期研习活动。作为非遗重要传承地,柏溪村始终坚守“年满十二必习武”的古老祖训,守护着这门集武术、阵法与民俗于一体的独特文化遗产。
青少年练习“宋江阵”
14岁少年林逸轩是“宋江阵”世家后人,从小耳濡目染,对这门技艺满怀向往。他练得格外投入,如今已研习“宋江阵”两年多,主攻“单鞭”,对入门阵法“头旗”也略通一二。家族几代人的传承,在他身上化作了延续文脉的自觉担当。
“村里每逢大事、庆典,‘宋江阵’表演的那股气势、那份‘帅气’,总能让人热血沸腾!”16岁的林韦杰已习练三年多,手中的“虎钯”被他舞得虎虎生风。他坦言,“宋江阵”不仅教会了他武艺,更悄悄改变了他的性格,“以前我比较内向,和师兄弟们一起摸爬滚打,参与集体训练和表演后,变得开朗多了”。练习场上的团队协作与仪式感,正悄然塑造着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气质。
安溪“宋江阵”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当年,安溪首任长官廖俨为拓荒,组织乡勇抵御瘴疠猛兽,奠定了团练基础。到了北宋军士屯田时期,正规的战阵操练雏形渐显。明清之际,沿海倭患频发,安溪村民们手持“十八般兵器”结阵自卫护村,实战演练极大丰富了阵法的内容与技巧。历经千年淬炼,“宋江阵”从原始的军事防御手段,逐渐演变为融合武术精髓、战阵布局与闽南民俗的表演形式,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
在柏溪村,传承“宋江阵”不仅是一种文化责任,更是融入血脉的古老规矩。“年满十二习宋江”,这一源自祖训的铁规,确保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该村得到完整、系统的保护与传承。西坪镇柏溪村党支部副书记、宋江阵(柏溪)文化传承中心林铭山表示,这项祖制立意深远,“一来能强健体魄;二来通过团体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领悟尊老爱幼的道理,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柏溪“宋江阵”的传承讲究原汁原味,其阵法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更难得的是坚持用真刀真枪训练,“这是对传统的敬畏,也是对技艺真实性的追求”。
面对其他地方“宋江阵”传承可能出现的断层甚至失传困境,林铭山称,团队肩负传承使命,未来将积极行动,不仅要守护好本村的“根”,更要把“宋江阵”的魅力传播出去。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展演,增强社会影响力,重点推进“非遗进校园”,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喜爱“宋江阵”。
编辑:肖辛怡
审核:林洪涛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年满十二必习武”!泉州这村凭祖训热血传承,守护千年非遗“宋江阵”
日期:2025-08-23 00:06:00来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还乡”!40余家全国主流网络媒体主编记者走进重庆大足石刻
日期:2025-05-26 1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