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擦亮应急救援“灾区上空的眼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11:1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通讯员 王星

告急!告急!告急!

2025年7月初以来,黄河上游地区遭遇持续性极端强降水,黄河水位持续上涨,沿黄堤防巡查防守压力陡增,惠金河务局下辖马渡下延控导工程段发生险情的风险不断增大。

经初步核查,已有群众受困于黄河滩涂。由于缺乏事发区域的实时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精准地形数据、最新水文信息等关键基础地理信息,严重制约了灾情研判、救援路径规划和被困群众的精准定位,情况十分危急。

河段主管部门会同郑州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省自然资源厅发出现场指挥图保障、灾情实时监控等应急测绘保障需求。省自然资源厅迅即启动一级应急测绘保障响应,即刻成立应急测绘保障联合指挥部,构建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扁平化、一体化指挥体系。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相关处室及所属省测绘院、省遥感院、省地图院、省地理信息院同步启动最高级别响应。同时,积极协调具备黄河水利专业测绘资质的核心力量火速驰援......

别担心,这只是7月25日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在郑州黄河大堤马渡下延工程段开展2025年自然资源领域省市县实战化应急测绘综合演练的场景。

从一线单位提出测绘保障需求,到省级应急响应机制立即激活,再到省市县三级联动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各单位协同配合,信息实时互通,指令无梗阻传递,这场“全流程、全环节”的实战模拟演练,实现了“从指令到现场”的无缝衔接。演练抢险现场提供的应急测绘保障既有对现有测绘成果的“快速调用”,又有实时资源的“动态补充”,每个环节均紧扣抢险决策的“黄金时间窗”,真正实现“需求在哪里,测绘保障就延伸到哪里”。

空中,有无人机的快速升空,实时回传险情现场的高清影像,填补了人工勘察的视野盲区;太空,卫星遥感影像以“天级”甚至“小时级”的更新频率,提供大范围灾情宏观态势,为应急决策提供全局视角;地面,无人测量船下水作业,精准测量河道水位、流速等关键参数,弥补了传统人工测量在复杂水域环境下的局限性;水下,数字孪生黄河系统同步接入实时数据,通过三维建模动态模拟险情发展趋势,为“第一张图”提供科学预测支撑。

“这种‘空基侦察—天基监测—地基测量—孪生推演’的技术组合,彻底打破了单一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形成了‘全方位感知、全要素覆盖、全周期追踪’的立体化测绘保障能力,为抢险决策提供了‘看得清、算得准、判得早’的技术底座。”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郭幸生说,多技术融合的立体化作业,构建了“空天地水”一体化监测网络。

记者了解到,此次演练不仅检验了“能不能干”的技术基础,更验证了“干得好不好”的实战效能。一方面,“快”的效率显著提升:关键数据(如无人机影像)实现“即传即用”;另一方面,“准”的精度大幅提高:通过CORS信号的高精度定位与无人测量船的多波束测深技术,险情核心区的数据精度大幅跃升;更重要的是,“用”的价值充分释放:所有测绘成果均按抢险需求进行生产提供,真正成为抢险现场的“指挥作战图”。这种从“数据可用”到“成果管用”的跨越,标志着我省应急测绘保障已从“机制建设”阶段迈入“效能制胜”阶段。

应急测绘是运用现代测绘技术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第一时间提供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省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今年我省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特别是进入汛期以来,旱中有涝且旱涝急转可能性极大,未来流域性洪涝威胁突出,应急测绘保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强化成果应用,切实擦亮应急救援‘灾区上空的眼睛’。”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景志刚表示,要对演练全面复盘,系统评估成效、反思经验不足、全面总结提升,完善应急测绘保障预案,组织制作重点防范地区的各类专题信息和测绘成果资料,提前研判和超前部署,切实当好应急救援的第一双“眼睛”。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