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肩负为区域和行业培养一流人才的重任。集美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不断探索,积极响应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凭借“三阶牵引,三线交汇,三环相扣”的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海洋信息领域输送了大批优质人才。
“三阶牵引”:精确定位,铺就人才成长阶梯
第一阶,锚定“三突出”目标,筑牢人才发展根基。学院围绕育人核心,从精神塑造、能力培育多维度发力,为海洋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赋能。突出核心价值引领,学院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培养学生诚毅品格与爱国情怀。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学院贯彻落实“工海”特色目标,依托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海洋工程等学科交叉,培养“能工善海”的特色人才。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学院以实践为基石,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海洋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第二阶,构建“三面向”课程体系,丰富人才知识储备。学院围绕育人目标,从思政素养、专业能力、创新潜力等维度系统发力,全方位推动学生成长成才。面向核心价值塑造,学院精心打造“大思政”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课程,打造思政育人环境。面向“新工科”能力培养,学院开办人工智能微专业,设置海洋电子、智能电磁等专业方向模块,联合企业开展定制化培养。面向创新能力训练,学院通过“三个1工程”(学生参加1个科创项目、获得1个奖项、取得1项成果)、学业导师制等举措,以科研带动教学。
第三阶,打造“三结合”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实践能力。学院紧扣育人主线,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行业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学院设立思政教学中心,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海洋强国战略。专业教育与行业产业相结合,依托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学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全流程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工程思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学院依托福建省海洋信息感知与处理重点实验室、海上通信与智能电子系统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网络信息技术科创平台等资源,发挥多导师的指导作用,将前沿科技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工程案例分析、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
“三线交汇”:协同发力,打造全面发展路径
在探索中,学院总结凝练逐步形成了“三线交汇”的培养路径。“诚毅品格育人轴线”作为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新工科’能力培养主线”聚焦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训练辅线”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环相扣”:闭环管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构建了“全程监控”“产出评价”“持续改进”三环相扣的质量保障体系,依托校外、校内、课内的3个评改循环,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闭环,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在校外,学院邀请毕业生、校友、用人单位及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参与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修订,确保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在校内,学院将“新工科”产业需求细化为具体的毕业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保障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课内,学院持续监测学生的学习产出,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精准定位教学中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通过全方位推动教育改革,学院的育人模式成效显著。通信工程等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多个专业入选省级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产出丰富教学资源;立足区域和涉海特色,与高校、企业合作,获批多项教育部项目;学院搭建多个实践平台,学生在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中成绩优异,论文与知识产权成果丰硕。
未来,集美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三阶牵引,三线交汇,三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与产业需求变化,优化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兼具扎实专业知识、创新实践能力与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为海洋信息领域的蓬勃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丁同禹 陈 彭 刘 璟)
Google I/O超前瞻:AI成为新灵魂,XR重回舞台中央
日期:2025-04-25 12:15:00